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主题 > 慢性病防治 >

治疗恶性黑色素瘤,中国有了自己的诊疗共识

发布时间:2020-01-09 11:21     发布人:但丽琼    阅读次数:

     恶性黑色素瘤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的肿瘤,常以“恶变的黑痣”示人。中国恶性黑色素瘤病人术后5年生存率仅为65%,远低于欧美发达国家的80%。

  今后,在中国长期缺乏统一操作规范的恶性黑色素瘤外科诊疗将“有章可循”。2020年1月4日,由多地专家共同编纂的相关“共识”上海发布,在填补“空白”的同时,根据国人疾病特点,从多个方面加以阐述,并注重患者生存质量的提升。

  当日发布的《皮肤及肢端恶性黑色素瘤外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由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天津市肿瘤医院和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联合牵头主编。

  据了解,中国每年新发恶性黑色素瘤病人达到8000到10000例。“共识”的主编之一、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恶性黑色素瘤诊治中心主任陈勇教授表示:“与欧美国家患者病灶集中于皮肤表面不同,中国恶性黑色素瘤患者60%以上发病位置集中于掌指、足底或甲下,且多数病人在发现时已经处于中晚期。”

  目前,虽然世界上关于恶性黑色素瘤的药物研究众多,但欧美新药在中国人群中的疗效欠佳。规范的外科手术治疗仍是中国治愈早期患者、改善中晚期患者生存的主要手段,但情况并不乐观。

  陈勇教授告诉记者,主要原因之一在于中国恶性黑色素瘤病人在就诊时,收治的科室较为分散。不同学科的专家的治疗策略也常存在差异,难以形成详细统一的操作规范。

  据介绍,本次“共识”基于国人肢端型黑色素瘤的临床特点,以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黑色素瘤诊疗指南为蓝本,并参考美国等发达国家相关诊疗指南以及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从活检等临床诊疗各个环节,全面阐述了不同临床分期的患者的外科治疗。

  陈勇教授表示:“未来编写组还将基于不断充实的病例数据库,开展系列研究,在国际恶性黑色素瘤诊治领域发出‘中国声音’”。

  当日,陈勇告诉记者:“恶性黑色素瘤常见的形态就是体表的‘黑痣’,因而也容易让人忽视。”他指出,当这些痣不对称、边界不清晰、颜色深浅不一、直径超过5毫米等,就应提高警惕,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