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疾控信息 > 国内国外 >

"把握机遇开拓进取"努力推进全省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

发布时间:2007-03-13 20:14     发布人:    阅读次数:

努力推进全省卫生事业实现新发展

——在2007年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卫生厅厅长  朱忠华
(2007年3月9日)

同志们:

经省政府同意,全省卫生工作会议今天开幕了。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精神,传达贯彻全国卫生工作会议精神,总结2006年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和经验,部署2007年工作任务。

省政府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蒋大国副省长在百忙之中出席会议并将作了重要讲话,希望大家认真学习,深入讨论,深刻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刚才,蒋省长代表省政府与各市(州)政府签订了卫生工作目标责任书,这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发展医疗卫生事业、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的高度重视和关心,是对全省卫生工作者的极大鼓舞,这对进一步推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改善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讨论。

一、2006年全省卫生工作的简要回顾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卫生工作目标责任管理的第一年。省卫生厅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工作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推进和谐湖北建设的要求,加强公共卫生、农村卫生和城市社区卫生建设,努力改善医疗卫生服务,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管理,积极探索适合中国特色的卫生发展之路,突出研究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在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进程中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实现了卫生“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初见成效。“看病难、看病贵”是目前各级领导重视、群众关心、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省委、省政府对此高度重视,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就包括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在内的十个方面的突出问题,进行了全面的部署,各级党委、政府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措施。去年,厅党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会同有关部门,就“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基本摸清了我省“看病难、看现贵”的现状,分析了成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一是积极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2006年,全省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县(市、区)已达52个,参合农民1588万人,覆盖农业人口2103万人。其中,列入国家试点的41个县(市),覆盖了1828万名农业人口,参合农民1453万人,参合率达78.5%。去年,全省有700万农民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受益,共获得医疗费用补助4.84亿元,有效地缓解了农民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

二是大力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继续组织实施了24个县(市)的新一轮农村卫生三项建设,累计投入资金1780万元,用于农村卫生人才培训和乡镇卫生院设备装备。累计完成投资1.71亿元,用于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进一步健全了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了县级医院医疗救治能力建设,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服务水平。理顺了乡镇卫生院“县办县管”管理体制,全省乡村卫生服务一体化管理覆盖率达到85%。继续探索和推进乡镇卫生院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试点,在蕲春、远安等县开展了省级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大力组织开展城市卫生支援农村活动,积极实施了“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卫生下乡等工作。农村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省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明确了社区卫生工作的目标、任务、要求及促进城市社区卫生工作发展的措施,发展社区卫生的政策环境大为改善。截止目前,全省30个市辖区共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907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建成。武汉市汉阳区等一批城区建成省级社区卫生服务示范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住院人次较2005年分别增长9.55%、9.73%、城市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的利用率逐步提高,社区卫生服务在提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中的基础性地位和作用得到加强。

四是积极开展惠民医院建设。全省17个市(州)均制定了惠民医院实施方案。武汉、襄樊、荆门、潜江、天门、黄石、孝感、神农架林区等地惠民医院已正式运行,通过减免医药费用等形式,服务城市弱势群体。据统计,全省惠民医院2006年人均门诊费用为24.10元、人均住院费用为885.59元,与同类医疗机构相比,均下降了45%以上。惠民服务大幅降低了特困群体的医药费用,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五是加强医院监管,规范医疗服务行为。全省实施了新的医疗服务价格,医疗服务收费项目从6777项归并减少为3966项,减轻了群众医药费用负担。继续深入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加强医疗服务管理,提高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流程,优化就医环境,实行院务公开,改善医患关系。严格高新技术准入管理,保护患者健康安全。完善了药品集中招标管理办法,实施网上集中招标采购,努力降低药品价格虚高。制定下发了《省卫生厅关于贯彻实施〈医疗广告管理办法〉的通知》,规范医疗广告市场。加强财务会计内部控制和审计,规范医院财务管理。医疗服务质量和医院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六是深入开展治理医药购销领域商业贿赂工作。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省政府的部署,积极稳妥地同步推进自查自纠、查办案件和长效机制建设三项工作,取得了阶段性初步成果。
据统计,2005年以前,全省医院门诊人次费用、住院床日费用年增长速度一般在9~10%。经过近两年全省各地的努力,2006年,全省250家二级以上医疗机构门诊人次医药费用为117.88元,每住院床日医药费用396.6元,同期我省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1.6%,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10.3%,而人均医药费用与2005年同期相比,不仅没有增长,而且呈下降趋势,可以说,有效的缓解了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二)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扎实推进。全省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建设已完成投资10.55亿元,城乡公共卫生服务条件明显改善,服务水平显著提高。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制、机制和体系建设得到加强。完善了非典、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等11个部门应急预案,省及17个市(州)均组建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组织,健全了应急预案、应急队伍和监测报告系统,开展应急处置演练,应急能力明显提高。2006年,全省共发生各类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39起,均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

(三)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进一步健全了重点传染病的监测预警报告体系和处置机制,全省乡镇以上93%的医疗机构实行了传染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县以上疾控机构实行24小时网上实时监测,传染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反应能力明显提高。去年,全省无传染病暴发流行,疫情呈现平稳态势。

艾滋病传播和流行得到有效遏制。加强艾滋病防治宣传教育,将艾滋病防治知识纳入党校及省直干部培训内容,在主要公共场所设置了艾滋病防治和无偿献血知识宣传专栏和公益广告。加强疫情监测和筛查,强化阻断措施。大力开展无偿献血活动,全省无偿献血率达98.25%,艾滋病经采供血途径感染已得到基本控制。娱乐场所100%安全套项目已经覆盖全省。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对99.9%艾滋病家庭、100%的艾滋孤儿和艾滋孤老实施了生活救助,免除了99.8%的艾滋孤儿和受艾滋病影响儿童的书本费和杂费,免费救治了1208名艾滋病患者,试点地区对艾滋病感染者实施了免费中药治疗。

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取得新成效。按照国务院提出的新防治策略,认真落实控制传染源和重疫区综合治理的各项措施,据统计,2006年我省人群血吸虫病感染率降到历史最低,境内无一起急性血吸虫病暴发疫情,散发急感下降66.7%。免费救治了5027名晚血病人,救治率达97.6%。武汉市武昌区、青山区达到了血吸虫病传播阻断标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达到传播控制标准。启动了公安县、江陵县和仙桃市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工作,完成一建三改6万户,建三格式无害化厕所4000户,以机代牛5284头、改水受益17.09万人,乡村道路建设422.2公里,兴林抑螺4.5万亩,土地整理6万亩已进入实施阶段。

结核病防治工作取得新进展。制定了全省结核病防治规划2006~2010年实施计划,全省结核病控制策略(DOTS)覆盖率维持在100%,新涂阳发现率保持在75%以上,年度涂阳肺结核病人治愈率保持在85%以上。

妇幼保健水平进一步提高。全省孕产妇死亡率降为27.08/10万,婴儿及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分别降为11.4‰、14.6‰。“降消”项目和“母婴安全”活动成绩突出,在40个项目县(市)实施了孕产妇住院分娩补助和贫困救助,受益孕产妇达18万人。

爱国卫生运动蓬勃发展。省爱卫会确认、命名了19个湖北省卫生城市、5个湖北省卫生区;兴山县、谷城县通过了全国爱卫办组织的国家卫生县城的复查,申报了一批省级卫生镇(街)、村、社区和先进单位。

(四)卫生监督执法进一步强化。加强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全省17个市(州)已有16家完成了卫生监督体制改革,县级以上卫生监督机构90%以上实行了卫生行政综合执法。基本完成了第二批中西部地区卫生监督机构能力建设和省级增强项目。

严厉打击非法行医。联合计生、公安等部门,共查处案件6412起,没收违法所得196.9万元,处罚515.2万元,吊销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154家,净化了医疗服务市场。

开展了食品卫生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推广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卫生许可准入;及时开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调查处理和重大活动的食品卫生保障工作,全年共处理突发食品中毒事件73起,参与了20多项重大会议和活动的卫生安全保障工作。开展传染病法等法律法规的执法检查,促进了卫生综合执法的深入开展。

(五)中医事业稳步发展。加强了中医机构内涵建设,启动了我省中医医院管理评审工作。深化中医重点专科(专病)和示范中医院建设,10个专科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专科,20个专科被确定为省级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单位。继续实施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试点项目,认真执行国家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项目,确定了27所县级中医医院为项目建设单位。积极推进中医药进社区工作,开展了乡(镇)卫生院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和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培训。

(六)卫生人才、科技和对外合作交流取得新成就。启动了全省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工作。鉴定科技项目21项,其中国际领先2项。加强对外合作与交流,与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组织在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疾病控制等方面开展了合作项目15个,实际利用外资约1410万美元。

(七)卫生投入力度加大,项目管理得到加强。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的日益重视,人民群众对健康需求水准要求的不断提高,客观上要求政府加大投入。近几年,省委省政府对卫生工作非常重视,加大了卫生投入力度,全省卫生投入从2001年10.9亿元,增长到2005年19.5亿元,五年内将近翻了一番。不仅如此,卫生投入结构也在逐步向农村卫生和公共卫生倾斜,公共卫生的投入比例从2001年的22%提高到2005年的30%。2006年,全省卫生投入进一步加大,中央对湖北的资金补助达62234万元,较上年增长25226万元,增长68%;省级财政对卫生的投入达到50357万元,较上年增长16815万元,增长50%;各市州对卫生投入也予以了应有的重视,在增加本级投入、落实配套经费方面,工作做得比较扎实。在投入加大的同时,卫生项目管理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在计免、疾控专项、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新农合等方面,都制定了详细的管理办法,部分地方对项目进行了全程跟踪管理,对晚血病人救治项目试行了绩效评估。

(八)卫生行风和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坚持不懈地整治医疗服务领域收授红包、回扣、开单提成等行为,卫生行风建设上了一个新台阶。大力推进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广泛开展向全国、全省优秀医务工作者学习活动。发起了“健康传播行动”,组织开展了“首届荆楚十大健康卫士”评选表彰活动。全省有一批医疗卫生单位进入全国、全省文明单位行列,省卫生战线被省文明委命名为文明创建工作先进战线。

同志们,2006年卫生工作取得的成绩,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各地党委、政府和省直有关部门大力支持的结果,是全省卫生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团结一致、共同努力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结果。在此,我代表省卫生厅向关心、支持卫生事业发展的各级领导、社会各界和新闻媒体,向全省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和人民群众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二、准确把握当前形势,以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领卫生工作

医疗卫生服务涉及千家万户,关系亿万群众的根本利益。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切实抓好我省的卫生工作,必须准确把握当前卫生工作所处的形势,明确方向,理清思路。

当前,我省卫生事业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去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高度重视卫生事业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全面、系统地提出了卫生事业改革发展的基本原则、重大举措和目标任务。

2006年10月2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了第35次集体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就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发表了重要讲话,进一步阐明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的方向和任务。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作出的《关于解决当前关系群众切身利益若干突出问题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意见》,对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提出了具体政策和措施。今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在医疗卫生服务和医疗卫生保障方面,要着力建设四项基本制度的要求,明确了工作重点。同时,各级党委、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卫生工作的支持力度,在政策、资金上给予了重点倾斜,为推进卫生事业改革与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环境。

因此,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广大干部职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六中全会《决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中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各项任务和要求上来。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卫生工作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公共卫生服务能力还不足,城乡之间、不同地区之间医疗卫生发展不平衡;农村卫生基础总体还比较薄弱,社区卫生网络建设和服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广大群众对“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反映还比较强烈;卫生行政部门对医疗市场的监管还有待加强;部分地方基层政府对卫生的责任还有待强化,投入有待加大等。这些困难和问题的产生,有体制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卫生事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原因,也有我们对卫生事业的公益性质和社会保障作用认识不足、创新意识不强等因素。

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这些问题,要求全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务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机遇,正视困难,增强信心,科学发展。

(一)充分认识发展卫生事业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性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中央政治局第35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医疗卫生事业是造福人民的事业,关系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也关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指出了发展医疗卫生事业,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基本卫生保健的目标,是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现实问题之一,对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公民基本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胡锦涛总书记的论述,深刻阐明了发展卫生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内容,是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的健康问题的迫切需要。我们要全面领会总书记这段讲话的深刻内涵,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持以人为本,为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构建公平和谐的医疗卫生服务秩序尽心尽力,奋发工作。

(二)坚持体制机制创新,提高人民群众健康保障水平

要立足湖北实际,借鉴国内外有益经验,走有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改革发展道路。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以公共卫生、农村卫生、社区卫生为重点,以适宜医疗技术和基本业务为支撑,以加强政府投入为保障,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努力缩小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收入人群之间医疗卫生服务差距,实现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

要坚持公立医院的公益性质,规范公立医院执业行为。探索开展医疗机构属地化全行业管理,积极推进药品收支两条线管理,落实财政补助政策,改变医院“以药补医”机制。科学划分营利性与非营利性两类医疗机构,实行不同的经济政策,规范公立医院收支管理,强化非营利性医疗机构的公益性质。加大城市惠民医院建设力度。同时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扩大医疗服务供给,满足不同层次的医疗需求。

要坚持医疗保险制度、医药购销制度的同步改革。要在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的基础上,在省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协调有关部门,建立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发展社会医疗救助,加快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构建覆盖城乡居民比较完整的健康保障体系。同时,探索基本药物制度试点,完善药品网上招标制度,大力推进药品直供、医药分开、药品准入试点工作,保证群众基本用药,确保药品安全、有效。

(三)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公共卫生是政府的职能,工作成效如何,将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关系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要通过建立健全公共卫生体系,完善疾病预防控制策略,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医疗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能力,完善公共卫生机构的公共服务职能,健全财政经费保障机制,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增长的防病保健需求。

(四)坚持强化政府职责,注重大力发展与加强监管并重

医疗卫生服务直接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安康,因此必须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步伐,努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但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的同时,必须明确政府职能,各级政府要把医疗卫生事业列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确定发展目标和重点,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保障规划的落实;要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加大投入,建立稳定的经费保障机制。要加强对医疗卫生改革发展的统筹协调,确定各有关部门的职能,建立责任制,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做好医疗卫生工作;必须科学、公正地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加强对医疗卫生服务行为和服务质量的监管,加强食品、药品卫生监管,加强医疗卫生机构、技术、执业资格准入和规范管理,依法严厉打击各种危害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违法行为,切实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

(五)坚持加强卫生行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要切实抓好卫生系统干部职工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和医德医风教育,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向全国卫生战线先进模范人物及我省卫生系统先进典型的学习活动。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继续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中商业贿赂的专项治理,加强长效机制建设。同时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医疗卫生单位也要从思想上、政治上更好地爱护我们的同志,保护和调动广大医疗卫生工作者的积极性,强化为人民健康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优质的服务来更好地维护自身形象,自觉地做好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同时,也要注重向广大患者宣传尊重医务人员的劳动,积极配合,共同战胜疾病,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医务人员的良好社会风气。

三、把握机遇,努力做好2007年全省卫生工作

2007年是卫生改革与发展的重要一年,根据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以及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的统一部署,2007年全省卫生工作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目标,大力推进公共医疗卫生、农村卫生、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提高疾病预防控制、公共医疗卫生监督、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全面实施重疫区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积极探索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监管,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为促进和谐湖北建设服务。
根据这一总体要求,提出今年的主要工作目标:

健全疫情防控体系,完善监测网络,疫情上报准确、及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重大疾病防控应急预案健全,应急队伍落实,应急物资储备充足,疫情防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置和医疗救治及时、有效。全面完成市、县级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任务,90%以上的卫生监督机构实行综合执法;在80%以上的娱乐场所实施100%安全套使用项目,监测高危人群20万人,“四免一关怀”救助政策落实率达到100%。在项目试点市、县完成中医药免费治疗艾滋病感染者和艾滋病患者救治任务。涂阳肺结核病人发现率达到75%以上,治愈率达到85%以上。完成3.5万户改灶降氟任务。一次性注射器使用率达到100%;有效控制血吸虫病急性感染和突发疫情,全面开展12个血防重疫区县(市)的“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工作,配合有关部门,完成“一建三改”18.5万户,三格式无害化厕所20万户,以机代牛8440头,完成饮水安全、土地整理、抑螺防病林、通村公路等任务。免费救治晚血病人5060人;孕产妇死亡率控制在33/10万以内,婴儿和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控制在13‰、16‰以内,住院分娩率达到94%;编制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规划,农村卫生服务体系建设2005年国债项目全部完工,2006年项目全部开工。建设150所乡镇卫生院和未达到标准村卫生室3400个。做好新增41个试点县(市、区)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农民自愿参合率达80%,住院费补偿率达到30%;在38个城区建立和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网络。加强城市惠民医院建设,到年底,每个市(州)建立1所惠民医院;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全省无偿献血率达到96%以上,自愿无偿献血率达到85%。
实现上述目标,在新的起点实现卫生工作的新发展,新的一年里,我们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卫生工作全局,以全省卫生目标管理为抓手,突出工作重点,加强督办落实,进一步推动卫生事业持续健康发展。

2007年,要重点抓好以下八项工作:

(一)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

在我省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已经取得很大进展的情况下,今年务必要围绕“建立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突发公共卫生应急管理机制”这个目标,在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应急救治体系。要加强在建和新建疾病预防控制、医疗救治体系建设项目的监督、检查、考核和验收,加快建设进度。二是加强公共卫生机构能力建设。要建立健全规范化管理制度,建立科学考核评估机制。要加强专业队伍建设,开展技术能力培训,提高工作能力。三是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加快建立湖北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健全应急处置机制、工作规范和技术方案。要进一步加强应急处置演练,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和水平。要积极争取支持,协调有关部门,完善公共卫生机构的经费保障机制。

(二)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抓好重大疾病的防控工作

重大疾病的防治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健康和安全,关系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必须认真落实各项防治措施,提高预防控制的效能。要加强非典、人禽流感、霍乱等重点传染病的防治工作,按照有关预案的要求,认真组织实施,有效应对和控制疾病的发生和流行。今年要继续对血吸虫病、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疾病防治实施目标管理。

进一步加强艾滋病防治。加大艾滋病防治宣传和监测检测力度,加强自愿咨询检测,提高艾滋病感染者和病人的发现率。积极开展高危人群干预,提高干预措施覆盖率。认真开展阿片类物质成瘾者社区药物维持治疗、清洁针具交换试点工作,继续做好“娱乐场所100%安全套”项目,认真落实“四免一关怀”政策,加强对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和病人的救治、关怀。

加大血防工作力度。在抓好全省面上血防工作的基础上,全面启动重疫区血防“整县推进、综合治理”工作,重点实施安全饮水、“一建三改”、土地整理、兴林抑螺、流域治理、以机代牛、晚血病人救治等七项工作,全面开展人群血吸虫病查病工作、疫情调查,加大查治病、查灭螺、急感防护、健康教育等工作力度,进一步降低人畜感染率,为2008年达到疫情控制目标打好基础。同时,通过以奖代补的方式,鼓励疫区县(市)提前实现升级达标。

加强结核病防治。继续以县为单位实施现代结核病控制策略,全方位落实各项结核病控制措施,全面完成卫生部下达结核病防治工作任务。全面贯彻国务院《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加强免疫规划工作,努力降低和减少疫苗针对疾病的发病率,继续开展儿童计划免疫接种率的目标考核。

加大重大非传染性疾病防治工作力度。建全和完善慢病监测、防治网络,以高血压、糖尿病、恶性肿瘤为重点,积极推广慢病综合干预措施,创新防治机制,建立健全以乡村、社区为基础的综合防治体系。加强职业病和地方病防治工作。强化职业病防治机构及人员能力建设,提高职业病防治水平,保护劳动者特别是农民工的身体健康。进一步加强碘缺乏病等地方病防治工作。

加强妇幼保健工作,以贯彻落实“一法两纲”为核心,深入实施“降消”项目和“母婴安全”活动,开展妇幼保健机构质量评审,推进妇幼卫生规范化建设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妇女儿童健康水平和出生人口素质。

大力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要加强健康宣传教育,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提倡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亿万农民健康促进行动”,协调有关部门,继续推进农村饮水安全、血防改厕等工作。加大卫生城镇(村)的创建工作,力争2007年有城市申报创建国家卫生城市。

(三)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的讲话,对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也为我们发展农村卫生事业指明了方向。农村卫生事业发展的思路已经比较清晰,关键是抓好落实,完善管理和运行机制。

要积极开展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工作。2007年要把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工作,作为农村卫生工作的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来抓。要继续完善蕲春县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工作,并新选1个县(市)开展省级试点。指导和帮助咸安区做好农村卫生机构之间业务合作的国家级试点工作,各市(州)今年要重点抓好一个县(市)的乡镇卫生院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

进一步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巩固和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服务网络。进一步强化县医院医疗服务和技术培训中心的指导作用,重点加强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建设。省委、省政府已决定从2007年起,每年将改扩建150所乡镇卫生院和3400个村卫生室纳入基本建设投资计划,连续实施四年,使之达到国家建设计划要求。各地要抓住机遇,主动协调有关部门,认真规划,保证项目落实到位。着力提高农村卫生人才综合素质,继续实施“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和乡村医生学历教育培训项目,做好今年选派400名高校应届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任务,不断提高农村卫生人员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

全面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2007年纳入国家补助范围的县(市)扩大到82个,覆盖农业人口数3905万人,占全省农业人口的98%,不断巩固、提高农民参合率,力争2008年,实现基本覆盖全省的目标。我们要加快步伐,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由试点转向全面推行。要进一步加强合作医疗管理能力建设;严格合作医疗资金监管,保证基金安全;加强对定点医疗机构的监管,推广适宜技术,采用安全、有效、价廉药品;规范合作医疗补偿方案,扩大农民受益面,提高补助水平。同时,鼓励不能纳入国家补助范围的城区自主开展合作医疗。继续推进农村初级卫生保健工作,研究探索新的农村初保工作思路和方法,建立健全农村初保工作长效机制。

(四)大力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加快建设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是城市卫生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要按照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决定》的要求,加快建立以社区卫生为基础,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预防保健机构、医疗服务机构分工合理、协作密切的新型城市卫生服务体系。今年要在全省38个城区全面开展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实现到2010年,社区卫生服务覆盖城市居民比例达90%以上的目标,继续开展群众满意的社区卫生服务示范机构的创建活动。

要继续完善社区卫生服务运行管理机制。落实公共卫生财政补助政策,按《决定》要求,省级财政按服务人口每人每年3元的标准,市、区两级财政按每人每年不低于4元和2元的标准对公共卫生服务予以补助。继续探索开展首诊制、双向转诊、医药分开、收支两条线等试点工作。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能力建设。完善“一个中心、三个基地”的全科医学培训网络体系,大力开展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从业人员的培训工作,重点抓好全科医学岗位培训工作。推广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继续深入开展城市医院对口支援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强化对社区卫生服务的监督管理。制定城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制度、技术规范,完善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规范化、信息化管理。

进一步推动城市惠民医院建设。省政府已出台了《关于建立城市惠民医院的指导意见》,明确了惠民医院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工作目标。我们要按照《指导意见》的要求,落实相关部门职责,促进惠民医院发展。要进一步完善发展惠民医院的政策措施,制订实施惠民医院发展规划,合理确定惠民医院的服务对象和规模,科学制订惠民医院的优惠措施,加强惠民医院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惠民医院运行机制,加强惠民医院的监督管理和考核评估。同时,保证惠民医院的经费投入,省财政从2007年起对惠民医院按照低保对象50元/人的标准给予补助,投入经费7100万元,各地要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加大对惠民医院的投入,并随着经济发展逐步增加。

(五)加强卫生法制建设,加大卫生监督和综合执法力度

要加快卫生监督体系建设,力争在年内完成卫生监督体制改革任务,建立省、市、县(覆盖乡镇)的三级卫生监督机构,明确各级卫生监督机构职责,明确卫生监督机构的性质和财政补助政策,强化政府卫生执法职能。

要切实贯彻实施国务院依法行政实施纲要,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调控、监督、管理和服务职能,加大综合执法力度。一是深入开展打击非法行医专项行动,坚决查处无证行医、超范围开展诊疗活动、医疗机构出租承包科室等违法违规行为。加大对非法鉴定胎儿性别、非法选择性别并人工终止妊娠的查处打击力度。会同工商、宣传等部门建立医疗广告长效监管机制。二是加强对采供血机构和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监管。今年,血液管理要重点做好调查研究工作,加强血液管理方面的政策研究,要严厉打击非法采供血,严肃查处采供血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保证群众安全用血。三是加强农村食品、儿童食品、保健食品、化妆品等产品监督执法工作,探索农村食品卫生监督管理长效机制。四是以餐饮业为重点,进一步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学校食堂卫生日常监管。五是加强职业卫生和放射卫生的监督执法,对重点地区、重点行业、重点人群,开展职业病危害现状调查、监督执法和健康监护管理工作。六是加大传染病防治监督工作力度,做好重点公共场所卫生监督管理,继续开展母婴保健法等卫生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

(六)切实加强医院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医院是卫生部门面向社会服务的重要窗口。医院管理的好坏直接关系着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反映着卫生部门的执政能力和管理水平,下大力抓好医院管理是各级卫生部门重要职责和长期任务。今年的全国卫生工作会议提出了要在全国继续开展医院管理年活动,并明确了今年“医院管理年”的重点和要求,我省要按照“调整、充实、整顿、提高”的要求,强化工作落实,切实抓出成效。结合我省实际,今年医院管理年的工作重点要放在:一是要进一步端正办院方向,明确院长职责,落实各项工作任务,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质量,加强长效机制建设。二是进一步严格依法管理。坚决纠正医疗机构违规经营、违规收费行为。坚决纠正医务人员违规执业行为。坚决纠正大处方、滥检查、开单提成,医务人员收入与科室业务收入直接挂钩做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用药、合理收费。三是充实医院管理内涵,控制医院建设规模和标准,从严审批大型医用设备购置,加强医疗技术和人员资格准入,维护患者安全。四是进一步完善医疗机构评价办法,建立健全医疗机构服务质量、执业行为、医院管理、经济运行等综合评价制度。五是全面推行医院院务公开制度,建立和完善医疗服务信息公示措施,引导群众选择善于管理、服务好的医院就医。六是优化医疗执业环境,和谐医患关系,配合宣传、公安等部门,开展“平安医院”建设。七是进一步推动无偿献血工作。加大《献血法》宣传,采取各种措施,扩大无偿献血比例,保障临床用血安全。

(七)突出中医特色和优势,促进中医事业全面发展

中医药是我国优秀民族文化的瑰宝,在医疗救治、重大疾病防治和农村卫生、社区卫生服务中已经显示出它独特的作用,我们有责任加大对中医药发展的扶持力度。

要统筹兼顾中医药发展,建立和完善符合中医药特点和规律的规范和管理办法。完善农村中医药服务网络建设,强化中医临床科研能力,突出中医药防治疾病的重点领域,力争在中医治疗艾滋病、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防治研究上取得突破性进展,提高中医疾病防治和科技创新的能力。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优势,加强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和专科专病建设。认真挖掘整理、大力推广应用行之有效的独特诊疗技术方法,做强做大中医在防治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和疑难病以及预防保健等方面的优势领域,注重挖掘和传承中药传统炮制技术。切实增强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充分发挥名老中医作用,加强中医人才队伍建设。省卫生厅将会同有关部门,积极支持省中医院申报国家中医药临床基地建设项目。各地要进一步建立健全中医药管理体制,加强中医药管理机构和队伍建设。

(八)积极稳妥地探索开展医疗体制改革试点工作

按照国家医疗体制改革的要求,立足卫生工作全局,争取各方支持,群策群力,积极开展试点工作,为下一步改革做好准备,打下基础。一是要按照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与非营利性分开的原则,积极开展医疗卫生体制改革试点,各地应积极开展不同形式的医疗服务体制改革试点,为探索医改进行有益的尝试。二是要坚持政府主导与引入市场机制相结合,强化政府在规划、筹资、服务、监管等方面的职责,注重引导和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引导和规范社会资金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扩大医疗服务供给。三是强化区域卫生规划,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将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服务能力、改善服务质量,作为医疗卫生发展的中心环节。四是改革公立医疗机构运行机制,控制医疗费用的增长。五是坚持社会公平正义,将改革的立足点和落脚点放在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上,努力使各项改革方案符合广大群众的意愿。

同时,要继续加强卫生新闻宣传、政务公开等工作。进一步深化“健康传播行动”,加强与新闻媒体沟通联系,围绕社会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积极主动地解疑释惑,及时反映卫生发展的思路、措施。要抓好卫生系统先进人物和先进事迹的宣传,弘扬主旋律,营造卫生事业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大力推进政务公开工作,坚持严格依法、全面真实、及时便民的原则,如实公开行政管理、公共服务事项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疫情和有关信息,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在二级以上医院普遍实行院务公开制度,对与群众利益密切相关的项目和内容要如实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同志们,2007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确定,如何更好地发展我省卫生事业,我提几点要求。

一是要强化责任意识。我们必须认识到,卫生事业是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卫生工作的中心任务是保障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广大的卫生工作者和医疗卫生机构,必须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宗旨,做维护人民健康的忠诚卫士,努力创造公平、和谐的医疗卫生环境,为人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卫生服务。

二是要强化创新意识。党中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目前,我省医疗卫生的创新能力还不强,我们必须紧紧围绕影响人民群众健康的重点问题,大力开展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加强人才培养,力争有所突破。同时,加大对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层次的探索,主动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探索新思路、新办法,要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首诊制、双向转诊工作,惠民医院建设,医药分开试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等工作的调查研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以点带面,推动卫生工作实现新发展。

三是要强化抓落实的意识。首先要全面落实各项卫生政策。近年来,中央,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卫生工作,多项发展卫生事业的政策相继出台,这为我们更好地开展工作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因此,各级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要积极向当地党委、政府汇报,进一步争取对卫生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切实履行好规划、筹资、管理、监督等职责,保证各项卫生政策的落实到位。其次是要落实卫生投入。要强化政府对卫生工作的责任,落实好各项财政补助经费,完善卫生投入的增长机制,加强卫生项目绩效管理,确保卫生投入真正向公共卫生和农村卫生倾斜。第三是改进作风,狠抓各项工作的落实。卫生事业发展的任务越来越艰巨,工作要求越来越高。全省卫生部门要努力做到工作更实、风气更正、服务更优、效率更高。要健全目标责任体系,严格目标考核,建立起主体清晰、责任明确、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目标责任体系,让每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和群众的检验。

同志们,2007年是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一年,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和谐社会建设,以人为本,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推进卫生改革与发展,不断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为建设和谐湖北,迎接党的十七大的胜利召开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原文点击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