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健康主题 > 传染病防治 >

甲型病毒性肝炎

发布时间:2015-05-26 10:47 发布人:

甲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知识

甲型病毒性肝炎  

   重要事实  
   甲型肝炎是一种病毒性肝脏疾病,可造成或轻或重的疾患。
  每年估计有140万甲型肝炎新发病例。
  甲型肝炎通过摄入污染的食物或水或通过直接接触感染者而引起。
  甲型肝炎与环境卫生条件差和缺乏安全用水有关联。
  疾病流行可呈急剧增长态势,并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改善环境卫生条件和注射甲肝疫苗是抵御该疾病的最有效办法。
  甲型肝炎是甲肝病毒造成的一种肝脏疾病。病毒因未受感染者(或未接种疫苗者)摄入由甲肝病毒感染者的粪便污染的食物或水传播。该疾病与安全用水不足、卫生条件差和不良个人卫生习惯有紧密联系。
  与乙型肝炎和丙型肝炎不同,甲型肝炎感染不会造成慢性肝病,也很少致命,但会出现使人衰弱的症状,并可引致高死亡率重型肝炎(急性肝衰竭)。
  甲型肝炎属偶发疾病,在世界各地流行,有循环复发的趋势。据估计,每年世界各地甲型肝炎感染者有140万例。
  甲型肝炎病毒是造成食源性感染的一个最常见原因。与食物或水受污染有关的疾病流行可突然暴发,比如1988年在上海发生的流行疫情影响了大约30万人。甲型肝炎病毒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通常消毒和/或控制细菌病原体的食物制作程序往往无法将其杀灭。
  该疾病会给社区造成重大经济和社会后果。患者康复并重返工作岗位、重返课堂或恢复正常生活,可能需要几周或者数月的时间。被确认存在此病毒的食品企业以及当地总生产力可能受到极大影响。
  地域分布
  甲型肝炎感染率可能具有高、中、低不同的地域分布特征。
  高感染率地区
  在卫生条件差和卫生习惯不良的发展中国家,多数儿童(90%)在10岁前感染甲型肝炎病毒。受感染儿童并无任何明显症状。疾病流行不常见,因为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一般都产生了免疫力。这些地区的发病率较低,鲜有疫情发生。
  中等感染率地区
  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经济转型国家和卫生条件好坏不定的地区,儿童往往在早期没有受到感染。经济和卫生状况改善反而有可能导致较高年龄人群易感和导致较高发病率,因为感染多发生在青少年和成人中,并可能发生大规模疫情。
  低感染率地区
  在卫生条件和卫生习惯良好的发达国家,感染率较低。在高危人群的青少年和成人中,比如注射吸毒者、男男性行为者、前往高流行区旅行的人、与世隔绝的人群(如封闭的宗教群体)等,有可能发生此种疾病。
  传播
  甲型肝炎主要是通过粪口途径传播,即未受感染者摄入了由病毒携带者的粪便污染过的食物或水。水源性疾病疫情并不常见,往往与受污水污染过或处理不当的水有联系。
  人与人之间偶尔接触不会传播此病毒,但与感染者密切身体接触则可能会受感染。
  症状
  甲型肝炎的潜伏期通常为14–28天。
  甲型肝炎的症状轻重不一,可能出现发热、不适、食欲不振、腹泻、恶心、腹部不适、深色尿和黄疸(皮肤和眼白发黄)。不是每位感染者都会出现所有症状。
  成人出现疾病体征和症状的情况多于儿童,在年老人群,疾病较严重,且死亡率增高。通常6岁以下受感染儿童没有明显的症状,只有10%的人出现黄疸。在较大的儿童和成人中,感染症状往往较严重,70%以上的病例会出现黄疸。
  什么人有被感染的风险?
  凡以前没有感染过或没有接种疫苗者,均可能感染甲型肝炎。在病毒传播广泛的地区(高流行区),大多数甲型肝炎感染发生在儿童早期。风险因素有:
  环境卫生条件差
  缺乏安全用水
  注射毒品
  与感染者共同生活
  急性甲型肝炎患者的性伴侣
  在未接种疫苗的情况下赴高流行区旅行。
  治疗
  甲型肝炎没有特异治疗方法。感染后症状消失过程可能很缓慢,可能需要几周或数月的时间。治疗的目的是保持身体舒适和适当的营养均衡,包括补充因呕吐和腹泻而流失的水分。
  预防
  改善环境卫生、保障食品安全和接种疫苗是抵御该疾病的最有效方法。
  可通过以下方式减少甲型肝炎传播:
  充足供应安全饮水
  适当处理社区内污水
  提倡注意个人卫生,比如经常用干净的水洗手。
  我国已经将甲肝疫苗纳入扩大免疫规划范围为适龄儿童接种,家长应及时带满1岁半儿童到接种门诊接种该疫苗,已达到对儿童的保护作用。